惠普總裁 菲奧莉娜:能力、人格、合作、適應力

今年第三季,惠普科技的財報不如華爾街預期,總裁菲奧莉娜以「執行力不夠」開除掉三個高階主管。

媒體、分析師紛紛重開不客氣的檢討話題:惠普的整合失敗,菲奧莉娜已經不夠力。

一波又一波,一次又一次,五年前接掌惠普這個衰退巨人變革工作的菲奧莉娜,經歷層出不窮的阻力、批評。她怎麼面對大家眼中的「失敗」?她怎樣累積堅持不斷改變的勇氣?她心目中成功的領導人該有哪些特質?

在《天下雜誌》、經濟部和惠普合辦的演講會上,她坦白道來,讓二千多觀眾體驗到她的溝通魅力與風采。

天下雜誌310 2004/11/1
採訪/吳迎春 攝影/楊煥世


很高興再跟大家見面。四年來,台灣有很多進步,不僅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資訊產業,而且這四年來,我們也見證了台灣不斷挑戰歷史的逆境,讓世人看到什麼是「可能的」。惠普科技很榮幸從七○年代就參與了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,一路陪台灣走進二十一世紀。

我也充滿了感謝,一路來台灣不僅是我們的伙伴、朋友,更是我們的客戶,惠普的成長靠的就是這三種人。我說的伙伴不光是科技上的合作對象,而是社群鄰里的伙伴,因為在惠普,我們交朋友不光看你的能力,更在乎朋友的人格與合作方式。

我們非常在乎朋友怎麼跟鄰里社群互動,正因為政府不可能、也不應什麼都做,因此惠普認為企業應該要負起責任,不僅投資我們工作、生活的社區,更要照顧國家、地方政府無力照顧的領域。

我們覺得這個使命很重要。因為我們相信doing well by doing good,好的公司一定會賺錢。而且我們相信長遠看來,扮演企業公民不僅對供養我們的社區有好處,並且對股東也有貢獻。因此,台灣惠普很積極地支援台灣高等教育發展,跟地方政府及許多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,也因此曾獲選《天下雜誌》最受企業尊敬的標竿企業。

今天惠普的營業額已經上跳八百億美元,其中六成五是靠美國以外的地區達成的。而且在全球一七八個國家中,雇用了十四萬五千名員工。我們還有全球最大的供應鏈(五百億美元),其中台灣佔了很大一部份(今年在台採購一百六十多億美元,未來將更高),讓全球十億消費者可以用到我們的產品,而且平均每秒鐘都有一個消費者購買我們的產品。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供應商,也是中小企業資訊用品的伙伴,更是政府、大企業的服務者。

這些成就,靠的正是我們在台灣一千多家供應商,和台灣消費者的支持,我們也是台灣第一大外商電腦公司。過去,惠普跟台灣所以配合得那麼相得,正因為我們都是「創新者」,這也正是惠普科技賴以區隔的關鍵競爭力。

我們每年投資四十億美元在研發新產品上,平均每天發展出十一個新的專利,這是惠普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(兩年前,惠普每天專利技術的發展只有兩個),而這十一個新技術很多都是在亞洲、台灣發展出來的。

台灣是惠普在全球第一個引進RFID技術的分公司,並且已經把RFID示範系統引進台灣的製造與零售廠商。另外也在台灣設立了第一個IP Mall,幫助IC設計產業在共同的平台上分享技術,而TaiLink平台更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有更顯著的位置。我們也很高興跟台北市政府合作M-City計劃,透過兩萬多個點,在明年底讓九成的台北市民都可無線上網。

我之所以覺得這些服務有點了不起,是因為這些都是二十一世紀發展的基礎。雖然這個新世紀才過了四年,但我認為這個世紀跟人類以往任何世紀都不相同。

科技,徹底改變人類生活

我是學歷史的,過去一千年裡,人類真正進入「全球化」運作也不過十年,雖然有網路泡沫,但過去幾年全球科技產業經歷的,絕不是科技沒落的開始,而是起飛前的黑暗期。今天,科技將深入改變企業和生活的每個角落。而至少有三個巨大的科技趨勢,將徹底改變人類生活。

第一個趨勢是今天世界所有有形、無形的物體、內容,未來都將變成數位化、行動化、虛擬化、個人化(digital, mobile, virtual, personal)的形式存在。這幾個改變都很顯著,光以今天在現場不斷閃耀的照相機為例,我猜九成以上都是數位相機。五年前,只有二成的相機是數位的,這是我的親身觀察。(笑)照相以往是靠物理、化學原理進行,今天全部變成數位運作了。下一步,會變成數位加行動的運作,亞洲今天已經把影像、音樂、電視、錄影通通都行動化了。

至於虛擬化,則是讓任何工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,這將引起全球工作的革命。今天惠普已經開始訓練管理者怎樣管理分布在全球的虛擬團隊,因為幾乎每個團隊裡,都有某個成員是「虛擬」的,不在現場的。

個人化,則是指每個人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愈來愈可以控制,個人可以用更多的工具,去獲得更多能力、資訊與服務。不論是資訊服務、娛樂服務,或政府服務的方式,都被迫改變,來適應個別選民或消費者的個人需求。

這些新的科技改變對社會有很深層的影響。例如對組織裡居高位的權威來說,數位化、行動化、虛擬化、個人化的傳播方式,改變了權力的本質。傳統所謂「知識就是權力」這件事,到今天已經不真。因為任何人在任何時間,可以用任何方式獲得他們需要的資訊了。新科技帶來機會、資訊上的民主化運動。

適應改變,才是競爭力

這個轉變當然也有缺點,但對像我這樣被科技吸引的歷史系學生來說,科技只是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,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厲害的工具。所以當我們批評數位鴻溝的時候,應該同時提出數位橋樑的貢獻--科技同時可以讓人類有更多的自主權。

另外一個對我們這種科技公司最有影響力的改變,則是未來的科技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,不再光靠價格、功能、安全、品質。未來的客戶更在乎能夠幫助他們改變、適應改變的科技產品。

我認為「適應性」(adaptability)是二十一世紀企業、社會或個人最關鍵的競爭力。能夠不斷適應環境、學習適應環境的人,才是贏家。科技是增強人類適應性的最佳工具,若是大家有興趣知道哪些科技可以幫助大家適應改變,惠普科技裡有非常多善用新科技產品的例子值得參考。

第三個對我們公司,甚至社會都有關鍵影響力的改變,是未來價值的產生將來自平行單位(horizontal),而不再是上下單位(vertical)。台灣產業這種合縱連橫的發展方式,是最好的例子。今天大部份企業、政府都還停留在垂直溝通的命令系統,組織也跟著這個上下垂直的命令系統,來進行價值的創造。但是,未來附加價值的產生,將來自企業的平行部門、政府的平行部會,結合不同的產品與應用。

最簡單的例子,是過去惠普的供應鏈,是由八十七個不同的垂直產品部門組成的,而每個垂直的產品部門裡,又有不同的供應鏈。我們缺乏平行整合這些供應鏈的能力。今天我們把這一個個分布在全球的垂直小供應鏈,整合成一個平行的供應鏈,由不同的部門、產品共同管理這個一年五百億美元的供應鏈。我看到我們的供應商也開始做類似的整合,而台灣更是個平行整合得最好的大供應鏈。

這三個巨大的改變:每個運作都將變成數位化、行動化、個人化、虛擬化;適應改變的能力才是競爭力;以及成功的水平整合才能創造價值,是我們企業要成功、台灣要躍升必須準備好的能力。而這三個巨變也標示了二十一世紀競爭的特色。最後,當然還是有些事情是不變的。

我們相信,未來的領導力靠的絕不光是「數字」,雖然數字蠻重要的,但未來的領導力靠的是能力、人格與合作(capability,character,collaboration)。惠普很努力地培養因應二十一世紀的專業能力,但我們最驕傲的是我們堅持的「人格」,我們深信唯有與人合作才能成功,這些都是我們未來也持續會堅持的價值。能力、人格、合作是我們過去三十年來能夠跟台灣配合得那麼成功的原因,也是未來我們成功的基礎。

問:過去幾年來,惠普經歷了許多困難與挑戰,身為領導人,你怎樣保持面對困難的勇氣,並持續推動變革?

答:(低頭,停約十秒)非常不容易。但幸好我們全球有很多非常拚命的員工,他們給我很大的能量與勇氣。前幾年跟康柏的合併引起非常大的爭議大家都已知道,我也被許多人批評(尷尬),但這都還好,領導人本來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,即使被人罵。

但現在購併案已經完成,卻仍有人誤解,認為這個購併案是我一個人的事。事實上,這麼大的事絕不可能一個人完成,都是透過經營團隊完成,而我每天的運作也都仰賴著這個努力、熱情的經營團隊。

另外,我也深切覺得,一個企業的成功也需靠它的員工、顧客、策略伙伴。我想現場許多成功的領導者一定也同意,巨大的成功、勇氣,絕不光靠腦子,還需要「有心」。領導惠普的變革,對我來說不光是個腦力的挑戰,惠普還是我熱情的所在。

問:四年前你為《天下雜誌》做過一場論壇,當時你剛剛上任,正要領導惠普的變革。四年來,你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哪些重要的變革?又有哪些事你希望自己當初沒做?

答:(笑、停頓、嘆息)每個人都會犯錯誤,我也不例外,但我卻不後悔。五年前我剛到惠普的時候,這個公司對自己的過去充滿驕傲,卻對自己的未來一點也不確定。但是科技公司一定要對「未來」很有感覺。我是學歷史的,歷史很重要,但是對企業的發展來說,這不夠,對科技公司來說尤其如此。所以當時最關鍵的第一步,就是找到公司未來的願景,並且建立信心--我們未來可以領導潮流的信心。而且要決定,我們未來將如何領導潮流?

事實上我們很早就決定,一定要跟其他科技公司有所區隔,跟其他公司在專業能力有所不同。例如我們一直在影像、個人印刷上有很強的領導力,我們在企業服務、軟體上有領導力,因此很早就開始把這些能力整合起來,往數位化、行動化、個人化、虛擬化的改變前進。也很早就開始往消費電子、中小企業等市場前進。這些新市場在消費金融產業已是老生常談,但在科技產業裡卻還很少人提及。

當時我們就看到「個人」是個愈來愈強的消費單位。而且中小企業跟個人消費者市場間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,即使連企業、政府、教育、醫療、金融的服務也必須往「個人化」的需求調整。因此,當初購併個人電腦公司康柏,只是往這個「個人」新興市場邁進的戰術,而非戰略。是要增強我們在這個市場競爭的能力。

今天,我們的挑戰是要讓已經建立的能力發揮戰功,必須靠每日精準的執行力與操作。當然,我們還沒見到戰功,在執行力上也還有瑕疵,這些都很重要,但這都已經是下一階段的挑戰了。

過程中我當然有犯錯,但我沒有遺憾。

問:你不想告訴我們你希望避免的錯誤嗎?

答:關於人的決定通常都是困難的。回頭想來,我希望自己在做人事決定的時候,能夠更早、更果決。

問:的確,企業過去幾年來面臨的改變愈來愈快,身為全球大企業的領導人,你覺得CEO的角色改變了嗎?這幾年CEO的角色充滿了爭議,你感覺到什麼的改變?

答:CEO的角色的確有很大的改變,就像我之前說過的,當企業運作已經往數位化、行動化、個人化、虛擬化轉變時,已經指出這種新的運作方式改變了權威的本質。CEO比以往更受人挑剔、對企業經營透明度的要求更高,這都不是壞事,但的確跟以往不同。

今天,不管我在公司內部、外部講話,不要二十五分鐘全世界都知道了,而且就會聽到蜂擁而至的各種批評、甚至媒體的錯誤報導,這徹底改變了組織「對話」的本質。但這正符合我說過,今天價值的產生已經不光靠垂直的溝通,而是平行的溝通。因此我真的不覺得傳統垂直領導的命令系統適合今天的競爭。

所以儘管CEO仍是企業最後拍板、為結果負責的人,但是光靠CEO為結果負責已經不夠,必須整個組織的人都合作,為最終的結果負責。

因此,CEO是否能為組織創造鼓勵合作、誠信、公開討論問題的機會與環境,才是決勝的關鍵。

而我相信,今天的CEO跟以往一樣,最大的危機還是在於「孤立」(isolation)。因此必須更努力去追根究柢真實狀況為何?大家到底在想什麼?真正問題出在哪裡?CEO要更努力建立鼓勵大家據理力爭、辯論、表達不同意見的環境與組織氣氛。

總結來說,我認為今天任何居高位的人都必須承認:權威與尊敬必須靠實力累積贏取,而不是被賦予的(Authority and respect are earned, they are not granted.)。

101綠住宅 提醒您:文章歡迎轉載!但請註明來源網站名稱及網址!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將儘快為您處理!